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为“德馨于行 技精于勤”。医师及医务人员作为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既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健康中国的推动者,更是医者仁心的践行者。他们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为引领,持续为增进人民健康贡献力量。值此之际,重医附属南川医院通报表扬了该院杨潘、张忍、余前会等10位“最美医生”及张敏等5位“最敬业老医生”,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聆听其工作中的坚守与担当。
杨潘
在“沉睡”与“苏醒”间守护生命
杨潘为病患实施麻醉。
无影灯下,外科医生是手术台的主角,麻醉医生则是幕后无声的生命守护者。重医附属南川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杨潘从业25年,他的工作笔记中写着:“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
上午9时,该院各手术室已进入忙碌状态,仪器的“滴滴”声、器械的运作声与医护人员的核对声交织。2号手术室内,一位直肠癌患者正等待手术,杨潘走进手术室,严谨检查患者头颈部后明确:“患者年龄偏大、颈后仰差,采取全身麻醉与神经阻滞麻醉……”话音未落,他已拿起仪器开始实施麻醉。
展开剩余82%从术前访视到麻醉实施,杨潘始终坚持“三个精确”——操作精确、用药精确、判断精确。他曾多次为择期及急诊困难气道患者定制个性化麻醉方案,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与丰富经验,精准调控麻醉深度、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保障患者平安度过手术全程。同事们称他为术中生命体征的“定海神针”。
近来,医院日均手术量从30余台增至60台不等,杨潘的脚步几乎未曾停歇。此前,介入手术室内一名患者因强直性脊柱炎导致颈椎活动完全受限,给气管插管带来极大困难——一旦插管失败,可能引发患者心跳骤停、大脑损害甚至无法通气死亡。面对考验,杨潘带领麻醉科团队当机立断,启动“清醒环甲膜穿刺+纤支镜双轨制方案”,最终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完成。
“麻醉医生的价值,是让患者在沉睡中尊严地穿越风险,在苏醒时握住生的温暖。”杨潘不仅创新麻醉技术,还通过手把手教学、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合格的麻醉医生,提升团队应急能力。同时,积极参与下乡帮扶,将先进技术带到基层,助力偏远地区医疗水平提升。无影灯下,这份对生命的虔诚敬畏,正是医者最美的底色。
张忍
心脏“战场”上永不止步的医者
张忍(右一)开展教学查房。
“张医生,急诊科刚收治一名急性心梗患者,需要立刻手术!”深夜的电话铃声打破宁静,重医附属南川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张忍迅速披上白大褂冲向导管室。这样的场景,是他工作的常态。
从医9年,张忍每年完成平诊手术近500台、急诊手术近100台。无数个不眠之夜,诠释着他“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者初心。
此前,一名外地游客在南川突发胸痛,急诊检查后需立即手术,但游客对当地医疗条件、手术风险及术后恢复充满疑虑。张忍拿出心脏模型,对比患者血管造影图解释:“您看,这根血管现在堵了,就像高速路塌方。我们是标准的国家胸痛中心,介入技术很成熟……”他还翻出上周完成的类似病例术后视频详细讲解,最终游客同意在南川手术。令张忍意外的是,几个月后,该游客专程返回该院接受第二次分期手术,他说:“我十分信任张医生,他的医术和术后关怀让我放心把命交给他。”
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以来,张忍深知“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赢得患者认可”。2019年,他报名在职研究生攻读,却面临工作与学习的冲突:值完夜班的清晨需赶去重庆上课,课中专业英语单词记不住曾让他萌生退意。但每当想起患者在病床上的痛苦与无奈,他便自我鼓励:“多记一个单词,就多懂一点先进知识,才能更好解决患者病痛。”凭借这份毅力,他于2021年取得心内科硕士学位,现已能独立完成冠脉造影、PTCA、冠脉支架植入、起搏器置入等重要手术。
“心脏手术容不得半点马虎,患者的信任更让我不敢停下脚步。”谈及医患关系,张忍说:“多一句解释,多一声安慰,多一份耐心,就能看到患者满意的笑容。”
余前会
在方寸屏幕前为生命精准“导航”
余前会为病人进行超声检查。
“别紧张,放松。”超声医学科检查室内,重医附属南川医院科室骨干医师余前会一边安慰患者,一边俯身紧盯屏幕,手中的探头如同侦探的放大镜,不放过任何细微异常信号。她日复一日重复着这样的话语与动作,将黑白超声图像转化为精准的“病情密码”,为临床诊疗提供关键依据。
去年,她主导开展的超声引导下活检钳取栓技术开创区域先河,将传统手术需2小时的取栓时间缩短至30分钟,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正常透析。一位尿毒症患者说:“没有这项技术,我可能要转院,现在在当地就能完成治疗。”余前会介绍,尿毒症患者因长期透析易形成血管血栓,以往需血管切开取栓,风险高且操作不便,新技术通过微创即可实现取栓效果。
2022年,余前会作为“区聘乡用”医生到大有卫生院帮教。当时卫生院仅能开展腹部彩超检查,她便带教该院医生学习甲状腺、乳腺、妇科等超声检查技术。如今,该院超声检查项目更丰富全面,诊断准确率大幅提升,为当地患者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余前会也因此获卫生院同事与患者的一致认可。
“余医生的报告就是‘金标准’,为我省去很多麻烦。”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回忆,她曾因反复胸闷、心悸、晕厥多次在外院检查未发现问题,后在余前会处接受经胸加负荷超声心动图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被诊断为隐匿性左室流出道梗阻。前往上级医院治疗时,因她出具的报告内容翔实准确,患者未进行重复检查,该报告还获上级医院心外科专家高度赞扬。
在黑白影像的方寸之间,余前会用专业与仁心搭建生命桥梁。无论是前沿技术开拓,还是基层医疗耕耘,她始终相信:每一次探头滑动、每一份报告撰写,都承载着医者的责任与温度。
张敏
不忘初心以“仁心”赢“人心”
晚班时间,张敏与护士交流当天产妇情况。
重医附属南川医院妇儿院区产科副主任医师张敏从业36年,迎接了近8000个新生命降临。从青春年华到两鬓微霜,这位妇产科医生,用每一次接生记录诠释着“医者仁心”。
早上8时,张敏穿好白大褂准时坐在产科门诊室,等候产检孕妇。第一位孕妇坐下后反复叮嘱:“张医生,你一定要帮我接生哟,一定是你!”张敏翻看工作台历,发现孕妇预产期与自己休假时间冲突,仍坚定承诺:“放心吧,我一定在!”一旁的护士笑着说:“张医生的休假时间都是听产妇安排。”这样的场景对护士们而言早已司空见惯——只要工作不冲突,她从不推脱患者的接生预约。
“张医生,早呀!”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带着鲜花走进门诊,“剖宫产手术做得太好了,我以前的疤痕增生都没了,特别感谢你。”在产科,张敏办公室的鲜花常新,患者隔三差五便会送来感谢花束。因为她始终急患者所急、忧患者所忧、想患者所想,对待患者不分家境贫富、地位高低,坚持生命至上、以病人为中心。
多年前的夏天,张敏的女儿突发肾盂肾炎高烧未退,她正在家照料时接到医院电话:一名产妇因胎位不正、身体状况差需立即剖宫产。放下电话,她抱着女儿赶往医院,将孩子安置在输液大厅托付给同事后,便匆匆走进手术室。“现在女儿长大了,已成家立业,不用我操心了,我能更专心工作。”张敏笑着说。
发布于:北京市牛配资-金色配资门户网-配资世界门户-靠谱的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