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诺诺把嘴里的米饭又吐出来,李姐的眼泪差点掉下来——三岁的孩子,半年来一顿饭最多吃两口,体重掉了两斤,瘦得胳膊腿细得像竹竿,稍微一着凉就感冒,去了好几家医院,查不出大问题,可孩子就是不吃饭。 朋友给她递来一张名片:“试试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的向梅芝医师吧,我邻居家孩子之前也这样,她给调好了。”李姐攥着名片,看着上面“20余年中医临床”“中医疑难杂病特聘专家”的字,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约了号。 第一次带诺诺去诊室,李姐心里直打鼓——孩子怕生,之前看医生一进诊室就哭。可推开门,就见向医师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个卡通贴纸,看见诺诺就笑着递过去:“这只小兔子,跟你一样可爱呀。”诺诺愣了愣,居然伸手接了,没像往常那样躲在李姐身后。 向医师没急着让诺诺坐诊床,先跟她聊了会儿天,问她喜欢吃苹果还是香蕉,等孩子放松了,才轻轻摸了摸她的手心,又看了看舌苔:“孩子舌头有点白,手心偏凉,是脾胃弱了,消化吸收不好,所以不爱吃饭,抵抗力也差。” 李姐赶紧点头:“是啊,她平时就爱喝凉牛奶,零食也没断过,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系?”向医师耐心听她说完,才慢慢解释:“也不全是,小孩子脾胃功能没长好,吃多了凉的、杂的,就容易‘累着’,得慢慢帮它‘醒过来’。” 那天向医师没开复杂的药,只开了一小包温和的中药颗粒,说冲在温水里给孩子喝,味道不苦。更让李姐意外的是,她还拿了张纸,画了一碗粥的样子:“每天早上给孩子煮山药小米粥,少放糖,煮得软烂点,比白粥好消化。” 接着,向医师拉过诺诺的小手,教李姐怎么给孩子捏脊:“你看,从腰这里往上捏,手指轻轻提一下,每天晚上睡前捏五分钟,孩子不疼,还能帮她调脾胃。”她一边演示,一边跟诺诺说:“咱们跟妈妈玩个‘挠痒痒’的游戏好不好?”诺诺被捏得咯咯笑,一点都不抗拒。 回家后,李姐照着做,把中药冲在粥里,诺诺居然喝了小半碗。捏脊的时候,孩子也乖乖趴着,还会主动说:“妈妈,再玩一次‘挠痒痒’。” 一周后复诊,诺诺居然能自己吃小半碗饭了,也没像之前那样一吃就吐。向医师又调整了药方,还加了个小妙招:“平时别追着喂饭,孩子饿了自然会吃,吃的时候别让她看动画片,专心吃才好消化。”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诺诺的饭量大了不少,一顿能吃一碗饭,体重也长了半斤,之前总反复的感冒也没再来。有天晚上,诺诺主动跟李姐说:“妈妈,我还想喝向阿姨说的小米粥。” 再去复诊时,向医师看见诺诺蹦蹦跳跳进来,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咱们诺诺现在壮实多啦!”她又跟李姐叮嘱:“后续再巩固两周,平时少给孩子吃太甜太凉的,慢慢养,脾胃好了,身体自然就棒了。” 走出诊室,李姐看着诺诺手里攥着向医师新给的卡通贴纸,心里满是感激。原来好的医生,不只是会治病,更会懂家长的焦虑,用接地气的法子,帮孩子慢慢好起来——就像向医师那碗小米粥、那套捏脊手法,没有复杂的道理,却让她这个愁了半年的妈妈,终于松了口气。
发布于:广东省牛配资-金色配资门户网-配资世界门户-靠谱的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